湘潭地域变迁及早期历史

发布时间:2013-01-29 00:00:00.0 | 作者:湘潭市图书馆 | 阅读次数:2037次
湘潭地域变迁史
  湘潭历史悠久。两千两百多年前,秦在此地设湘南县,县城设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。今市范围东北端部分时属临湘县。西汉建平四年(公元前3年),汉封刘昌为湘乡侯,以湘南县西部为其领地。湘乡为县,余地仍称湘南县。吴太平二年(257年),设衡阳郡,郡治设湘南县城。吴又分湘南东部地设建宇县;再分湘南北部地设湘西县。在南齐建元二年(480年)前后,又于衡山北、麓山南设衡山县,湘南县废。南梁天临二年(503年),分阴山地为湘潭县,其辖地北至今茶恩寺、淦田,南达今安仁县北部,东至今攸县西部,西至今衡东县东部。县城设今衡东石湾。隋将建宁县划入湘潭县、将湘乡县划入衡山县。唐恢复湘乡县。唐天宝八年(749年),调整湘潭、衡山两县地域,将湘潭县北部和衡山县北部重组为湘潭县,县城移洛口(今易俗河老镇)。湘潭县地域约为东汉湘南县地。约五代五殷时期(907至929年),湘潭县城迁宋家桥西(今市区)。今湘潭市辖湘潭县、湘乡市、韶山市、雨湖区、岳塘区,境域在秦汉所设湘南县境内。故湘潭市可视为秦湘南县的延续。
 
牛形山人的渔猎生活
  迄今为止,湘潭先民的踪迹,可追溯到20万年前。公元2002年在湘乡牛形山的网纹红土中发现了一块经过人工打击加工的石器—砍砸器。因其存在于20-40万年前形成的土层中,可以断定至少在20万年前,湘潭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活。20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渔猎采集为生,靠采集果实、捕猎小型动物、捕捞鱼虾为食。茹毛饮血,无衣蔽体,栖息洞穴。
 
堆子岭人的刀耕火种
  人类约于6500年前,开始进入新石器时期,境内以老虎坑(湘潭县荆州金棋村)、堆子岭(湘潭县锦石仓场村)、岱子坪(湘乡市龙潭童家村)等居民村落遗址最著名,属于大溪文化。此时,湘潭先民已有房屋,并成村落。制作陶器,尤以空腹尖足鬶、宽扁足鼎最具地方特色;还有玉簪、陶纺轮、石鏃、石铲等。他们已开始刀耕火种,进入原始农耕时期。熟食。使用石矛、弓箭狩猎。并学会了纺织,有了简单的衣着,遮羞蔽体。开始出现贫富差别。
 
舜帝南巡    秦乐韶峰
  约5000年前,中国历史进入“五帝时期”。在4000多年前,五帝之一舜为部落联盟首领,遂南征三苗。今湘潭一带为古三苗区域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说,舜登帝位39年,南行征伐(古人称“巡狩”)死于苍梧,葬九疑山。舜南征三苗,越洞庭,溯湘水而上,路过湘潭的韶山,古称仙顶灵峰。明代的《湘潭县志》说:“韶山,大舜南巡,道经此山,作乐。”《大清一统志》说:“湘潭县西有韶山,相传舜南巡时,奏韶乐于此。”舜韶山奏乐,凤为之下,遂成美谈。其为到达湘潭的第一个有记录的中原人。
 
湖南文旅云|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| 国家公共文化云|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| 湖南图书馆|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| 湘潭在线| 长沙市图书馆| 株洲市图书馆| 天下湖南网| 湘潭市文旅地图

版权所有:湘潭市图书馆 地址:湖南省湘潭市湖园路38号 数字资源部(二楼)技术支持:世纪超星

备案号:湘ICP备19022079号-1 公安备案号:43030202001041 您是第 7067431 位访问读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