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烈文

发布时间:2013-01-29 00:00:00.0 | 作者:湘潭市图书馆 | 阅读次数:1838次
黎烈文(1904-1972)乳名六曾,湘潭市城区小东门仿陶别墅人。宣统三年(1910),入楚山观小学,民国6年入县立初级中学。初中毕业后,民国8年(1919)赴上海,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誊抄、整理和校对工作。民国10年,因编译所所长郑贞文任厦门大学校长,同往,任厦门大学校长室秘书,并在国文系旁听。一年后回上海任编译所古籍部助理编辑,他利用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藏书,贪婪地阅读、研究中国古籍。此期间,整理标点了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、《新编五代史平话》、《大宋宣和遗事》、《京本通俗小说》,并先后创作短篇小说10余篇。民国15年,集其中12篇题名《舟中》出版。同年5月赴日本,入东京大学预科学习,专攻文学。次年11月,转法国留学,入地城大学,学习三年后,转入巴黎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,民国2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归国。应聘于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,任法文编译工作,翻译了梅里美的《方形城堡的攻克》、赖纳的《红罗卜须》、莫泊桑的《两兄弟》等名著。民国21年12月,接任《申报》副刊《自由谈》编辑工作,撰文表示:务使《自由谈》的内容“更为充实,成为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,决不敢以'茶余酒后消遣之资'的'报屁股'自限”。基于这种立场,他选稿偏重针砭时弊的杂文。鲁迅以“何家干”等30多个笔名为《自由谈》写下100多杂文名篇。茅盾以“玄”为笔名经常投稿,二人成为《自由谈》的台柱。陈望道、夏丐尊、叶圣陶、周健人、老舍、巴金、沈从文、张开翼、章太炎、吴稚辉也有作品发表。开始发表徐懋庸的杂文,并促使他走向文学家道路。此时的《自由谈》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,曹聚仁曾称其为“新文学运动的一个灯塔”。民国22年,《自由谈》终于引起国民党当局和某些文人的忌恨,在小报上攻击说:“《自由谈》已在左联手中,除鲁迅与茅盾外,其他作品,亦十九系左翼作家之作”。其实,黎烈文并非左联成员。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在拉拢软化不成后,则利用《图书杂志审查条例》严加监督,肆意删削,迫于国民党当局压力,黎烈文于5月25日发表《启事》,对当局钳制民主深表不满。其时,一些与他有宿怨之小报、文人乘机造谣诬蔑。民国23年5月,因当局一再施压,他终于登报辞职。6月,与鲁迅、茅盾共创《译文》杂志,系统地翻译、介绍了近百篇外国作品,并参与《太白》半月刊编辑工作。
    民国25年,黎烈文主办《中流》杂志,该杂志结合现实斗争,在宣扬民主、抗战方面,起了较大作用,保存了《自由谈》的特色。日军侵占上海后停刊。接着又主编《呐喊》,后改名《烽火》共出版三期。9月回湘潭,在易俗河住了一段时间。民国27年春,应郑贞文之邀任福建省教育厅视导员。省主席陈仪对他十分器重,委其主办改进出版社。厦门沦陷,福建省政府由福州迁永安,他在永安八年共发行《改进》、《现代青年》、《现代儿童》、《战时民众》、《战时木刻画报》、《现代文艺》6种期刊。丛书《改进》拥有马寅初、王亚南、戈宝权、朱自清、王造时、千家驹、宋云彬、范长江等一批撰稿人。
    抗战胜利,陈仪任台湾省主席,他随陈仪到台湾,任《新生报》副社长兼总主笔。未及一年,去职。旋于台湾省训练团高级班任国文讲师。民国36年,应许寿裳邀任台湾大学文学院西洋文学系教授。
    民国38年,台北“二·二八”事件后,曾遭牵连传讯。以后又在台湾师范学院、政法大学、东海大学、淡江学院兼课。潜心于教学、研究、著译工作,译著达30多种,他希望“对中国译述界有所贡献”。1969年因中风而瘫痪。后病逝于台北。
(刘任之)

 

湖南文旅云|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| 国家公共文化云|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| 湖南图书馆|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| 湘潭在线| 长沙市图书馆| 株洲市图书馆| 天下湖南网| 湘潭市文旅地图

版权所有:湘潭市图书馆 地址:湖南省湘潭市湖园路38号 数字资源部(二楼)技术支持:世纪超星

备案号:湘ICP备19022079号-1 公安备案号:43030202001041 您是第 7571788 位访问读者